
本報記者 武茵茵 通訊員 李曉鋒 雷群變
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續增長與環境保護意識的日益增強,節能降碳已成為全球共識和行動方向,更直接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與福祉。對于企業而言,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節能降碳是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既利當前、更利長遠。近年來,渭化集團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做好節能降碳工作,踐行國企社會責任,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建立能源管理體系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節能降碳是企業的生存之本,渭化集團始終將節能降碳作為助力高質量發展、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作為化工企業,該公司一直在燃煤、蒸汽、電力、用水各個環節下功夫,積極開展能效對標,大力推進降本增效。該公司秉承陜煤集團“四種經營理念”,成立了以董事長為組長的節能降碳領導小組,部署、協調、推動節能降碳工作有效開展,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貫徹落實國家和地方政府有關碳排放相關政策及上級有關部門在減碳方面的會議精神,確保公司節能降碳技改項目有效實施。
該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能源管理體系,并取得了認證證書,將過程分析方法、系統工程原理和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等循環管理理念引入企業能源管理,完善了節能工作機制,提高了能源管理水平,逐步形成科學、標準、規范的能源管理系統,助推企業進一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公司定期邀請專業老師進行節能工作培訓,對國家發布的節能降碳相關政策文件及時通過專題會議宣貫并在辦公系統轉發,督促各單位認真領會學習并監督執行,在全員心中深植“節能降碳綠色發展”觀念,讓節能、環保成為每一個人在生產生活中的自覺行動。
精細化管理 促進裝置節能高效運行
面對嚴峻的市場環境,公司以生產運行精細化管理為抓手,不斷推進生產裝置節能優化運行,降低單位產品能耗;持續發力,根治水汽系統“跑、冒、滴、漏”現象,減少資源浪費;不斷深挖生產裝置邊際,有效利用廢氣、廢熱;不斷優化工藝操作,降低鍋爐、氣化爐灰渣殘碳量;嚴格執行錯峰發電、用電措施,持續提高谷電占比,減少外吸電量,有效降低用電成本。
“絞盡腦汁”優生產。該公司以“懂會能”素質提升工程為抓手,以應知應會手冊、題庫、短視頻等資料為基礎,今年以來,開展培訓20余場次,實現一線全員全覆蓋;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召開節能降耗專題會議,全方位、多角度剖析問題,找出“止血點”;發動全員頭腦風暴,集思廣益想妙招,匯集近100個降本措施“金點子”,逐步轉化為增效的“金豆子”。“前三季度,三套裝置產品產量較去年同期增加5.85萬噸,老舊裝置不斷煥發出新活力。”該公司生產部設備主管莊林說。
“眼觀六路”細管理。截至今年9月,該公司已投用兩臺流化床鍋爐爐渣自動化綜合利用裝置,節煤率達到3.1%;三期循環水系統節能優化項目已投入運行,預估全年節約電費518萬元,進一步降低生產裝置的綜合能耗。9月份,公司合成氨甲醇折氨噸耗煤達1.863噸/噸,創歷史新低。
“手緊閥門”降成本。從原材料、設備效能、備件國產化通用化、修舊利廢、自主維修等方面發力,緊緊控制住成本支出這個“水龍頭”。2024年完成高壓煤漿泵曲軸自主維修工作,節約外委費用70余萬元;持續擴大修舊利廢的“蛋糕”,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提升設備殘余價值,降低備件成本,上半年已完成設備類修舊利廢成果鑒定46項,共創造修舊利廢價值670余萬元。
“緊跑一線”穩生產。“安環穩長滿優”是生產裝置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該公司通過加大對爐渣殘炭、工藝(合成)氣、廢水爐水等介質的取樣分析,倒逼車間優化工藝操作,進一步提升生產裝置運行穩定;持續強化作風建設,成功解決了10余起停車或減負荷事件,“百米沖刺”恢復裝置滿負荷,努力減少產量損失近1000噸;持續發力計劃性檢修管理,深入探索自主維修模式,截至今年9月,緊縮月度檢修工作總量20%以上。9月份,5#氣化爐累計連續運行137天,創造了三期氣化爐近三年來最好運行紀錄。
堅持技術創新 深挖裝置節能降碳潛力
公司大力推行綠色發展理念,深入挖掘裝置潛力,大力實施節能降碳項目,不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實現能源消耗與碳排放的持續降低。近年來累計投資約4億元,實施40余項節能降碳技改項目,每年可節約標煤約13萬噸。
“這個是細渣干化一體機,這邊是上水管,那邊是下水管,我們大約3個小時巡查一次,看加熱管有無漏水,以便隨時處理。”在合成車間灰水處理工段,正在巡查的車間工作人員王萬全介紹,該公司2022年4月投運的氣化細渣回收利用項目,將氣化爐細渣采用“過濾+壓濾+真空干化”一體化技術進行壓榨脫水干化,一次性將灰漿含水率由85%降至25%,再送至3號鍋爐摻燒,解決了車載、運輸和填埋處置的環境難題,降低了車輛的維護費用和渣場的處置費用,并有效利用了灰渣中的殘炭,節煤降耗意義重大。“原來的廢渣要用車拉出去在固定地點掩埋,既有運輸費用,還有環保壓力。通過技術改造,把煤‘吃干榨凈’,不僅節能而且環保,還產生了新的效益。”合成車間主任王東亮介紹,該項目單套年處理氣化細渣干基約2.8萬噸,相當于節約燃料煤1.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4萬噸。
設備換熱需要水冷卻,冬季供熱需要水循環,企業的環保設施、脫硫設備也需要用到水……渭化公司是名副其實的“用水大戶”,一直秉持深挖潛力、精細管控的理念,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方針,持續優化水平衡、鹽平衡。公司循環水系統整體節能優化項目,在保證循環水高位換熱器流量和壓差不變的前提下,系統同步降壓、優化水泵出口無效阻力、優化水泵揚程,通過循環水系統整體節能優化后,年節電量達3000萬度以上,折標煤約3600噸,減排二氧化碳約9500噸。
“原來的蒸汽都浪費掉了,通過上新項目,進行余熱余壓回收循環利用,達到了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節能又節水的效果。”物料車間副主任秦昊介紹,該公司蒸汽和工藝系統余熱余壓回收利用項目,通過新建全凝式S4低壓蒸汽汽輪機發電機組,利用余熱發電,年發電量2264萬度,折標煤約2800噸。新建背壓式透平發電機組,利用蒸汽壓差發電,年凈發電量1104萬度,折標煤約1300噸,節水減排項目成效顯著。
7月20日上午,隨著最后一臺逆變器的投用,渭化公司分布式光伏發電新能源二期項目全部投入發電。這是該公司瞄準新能源發展,促進節能減排,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助力企業“雙碳”目標實現的又一創新實踐。近年來,渭化公司科學謀劃構建“風光水儲”多能互補的新能源產業格局,深入挖掘優質光、熱資源,緊緊圍繞“挖掘資源、構建電網、發展儲能、壯大產業”目標,重點打造以光伏為主的綠色能源產業,綠色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該公司充分利用閑置廠房、污水池上、大棚屋面、廠區自備鐵路沿線兩側空地開發光伏項目。目前,渭化公司本部和彬州公司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約16.5MWp,預計每年發電量約1741萬度,折標煤約6490噸,二氧化碳減排約19697噸,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渭化公司所有運行鍋爐均實施了節能技術改造,通過智能化控制改造,提高裝置工況穩定性,實現鍋爐煤耗降低1%以上的目標,年可節約標煤約5900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5600噸。為回收凈化裝置排放的二氧化碳,公司建有8萬噸/年食品級液體二氧化碳回收項目,在此基礎上還建有5000噸/年干冰項目。經過不懈努力,該公司單位產品能耗、水耗持續降低,節能減排綠色低碳已融入生產中的各個環節。
“堅持科技創新,持續深挖裝置節能降碳潛力,我們一直在努力。”生產部副部長宋國慶介紹,公司新上的甲醇差壓發電項目、循環流化床鍋爐爐渣自動循環綜合利用項目、甲醇精餾系統高效節能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甲醇合成汽包副產蒸汽發電項目,建成投運后將進一步優化工藝、節能減排,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7月份,一則喜訊傳來:該公司分別獲得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授予的“2023年度氮肥、甲醇行業節能減排先進單位”,這一榮譽的獲得,是對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綠色低碳發展的號召并在節能減排方面所作出一系列成績的肯定。
“公司將持續加強能耗管理,大力推進各項降低裝置能耗的科技項目建設進度,年內要盡早實現合成氨、尿素、三期甲醇、乙二醇等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明顯小于能耗限額等級1級值,勇當行業綜合能耗領跑者。”渭化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增戰說。節能降碳綠色發展利國利民,渭化公司將繼續以“打造綠色環保企業”的實際行動,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堅持“節能降碳節水減排協同增效”的主題,為地方經濟發展添磚加瓦,為美麗家園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陜公網安備 610590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