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推進廉潔文化精品建設是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切實加強政治引領的有力抓手,是厚植廉潔文化基因、構建風清氣正發展環境的現實需要。今年4月份以來,渭化公司紀委組織開展了2024 年廉潔文化精品建設系列活動。活動期間,共征集廉潔主題書畫、攝影、手工、短視頻作品230件,“讀書思廉”書評文章35篇,仿宋字“書廉”比賽作品47件,經分類評選,共有124個作品獲獎。這些作品富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號召力,通過藝術表達手法形象生動地展示了廉潔文化熏陶下渭化黨員干部、職工及家屬敬廉尚潔的心聲,傳遞了他們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為了加強鑒賞交流、營造濃厚氛圍,即日起,在黨紀學習教育期間,公司將分批次對部分優秀作品進行系列展播。
本期展播讀書思作品系列作品:
廉潔齊家
——讀《當好廉內助 弘揚好家風》有感
質量監督檢驗部黨支部王智勇
古人說:“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講的是長長的堤壩,會因為小小蟻蟲的啃噬而崩塌。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有很多干部家屬犯了看似毫不起眼的一點點小錯誤,結果卻是將他們的人生毀于一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抓好家風。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和政風,各級領導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要為全社會做表率。”的確,家風正則黨風清、政風廉,清廉家風是傳統好家風的核心內容之一,同時也滋養著幾千年來中華道德文明的發展,也推動著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不斷進步。
書中講“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在臨死前對劉禪的遺詔中所說的一句話,劉備明白小惡對人的影響,也明白小善的好處,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子嗣能做到棄惡為善從小事做起,身為掌權者,真應了那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處世哲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作為領導干部,也的的確確會在很多小事情上放松警惕,甚至也會忽略一些小事情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完全不會與廉潔相聯系,這種現象只能說自己的廉潔之心還需要鍛煉。其實仔細想想,日常中的黨員警示典型案例中那些違紀違規的貪腐現象不都是從一伸手開始,由小變大,由一變二,從失小節到失了大節。
說到家風,有一個名詞叫做“貪內助”,這是導致整個家庭陷入貪腐深淵的推手。“貪內助”的助貪手法大概有三種。一種是“夫唱婦隨”,伙同貪官丈夫一起受賄;第二種是“狐假虎威”,假借干部丈夫的名義大搞權錢交易。第三種是“吹枕邊歪風”,古時候講皇后不參政,不妄議朝政,但是對于當下社會,“參政”的事是最常見的同時也是最無法考證的。不管是哪一種方式,最終的結局只有一個“大節難保”。有句話叫做“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用在這里或許不是那么恰當,只是表達夫妻之間的相互影響是客觀存在的。我有時候見到認識的人買菜回家做飯,也會調侃一句“顧家好男人”,這也是為了說明人往往看重的就是家庭分量,而“貪內助”在家庭中扮演著妻子和母親的重要角色,可能會很快的擴大到家庭的其他成員,然后就真的一傳十,十傳百,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如果控制不住的話,毀家滅國毫不夸張。質檢部作為擁有80%女性職工的特殊群體,我們以“心至廉路至遠”的廉潔用語去展現“清廉質檢”品牌理念,日常對廉潔文化理念的宣傳以及警示教育片的學習就是讓更多的女職工了解,許多巨貪都是從小違紀開始的,而家屬站在距離貪腐最近的位置,應該做到自律,重視小貪小問題,就像書中所說,要學會“以小見大”,要有清醒的思想認知,將“微腐敗”拒之門外。
一直再說貪腐,那什么叫清廉?書中有一故事:相傳在北宋時期,博州有一位州官,為人極其廉潔。一天他收到了京城送來的一封信,他命令公差點蠟燭閱讀,誰知讀了一半,他讓公差點上自己買來的蠟燭。公差不知道他為何如此,后來才知道,信中有一部分是京城所留家屬寫給他的,他認為這是家事,不應該用公家的蠟燭。在當下的社會,這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甚至可以認定為過分“迂腐”,但從廉潔的意義上來說,絕對是清廉的。這恰恰也說明我們對小事的態度是沒有一個界定的,現代人經常會將“細節決定成敗”掛在嘴邊,但是對小細節的界定卻是飄忽不定的。不得不說,為了這部分家書,換成自己買的蠟燭,家風絕對是清廉正派的。雖然我們不至于做到這種地步,但是一個小小的細節,便能看出一個人的人品,也可以引申到他(她)的家庭。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我作為質檢部的部長及支部書記,不但要正確對待自己的家庭風氣,也要宣傳引導黨員、職工建立良好家風。好的家風如春風化雨,家和萬事興。一定要倡導相互體諒、相互寬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廉潔齊家。
堅守底線,彰顯責任當擔
乙二醇車間王秀成
“現在,我才認識到紀律法律不是聽一聽、說一說、看一看就行了,后悔當初沒有保持定力拒收錢物,后悔當初沒有管好權力公平辦事,后悔當初沒有關注自我謹慎交友…”這是來自渭化集團公司紀委編印的2023年《廉潔文化手冊—悔過篇》中重慶市巴南公路建設有限公司原執行董事、總經理程昭軍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后懺悔書中的節選段落。
“三個后悔”表明程昭軍在為官生涯里在思想根源上、行使職權上、保持親清政商關系上都出了問題。程昭軍一案用“三個后悔”教育我們,作為國有企業的黨員干部要時刻堅守底線才能彰顯責任擔當。
如今面臨安全環保高壓、行業產能過剩、能耗雙控限產、產品價格走低的不利形勢,我們企業必須在確保安全環保運行的前提下,千方百計增加營收利潤,堅定不移堅持黨建引領、聚焦黨風廉政、發力文明創建,砥礪實干、奮勇攻堅,而我們作為黨員干部,堅守底線既是謀劃和推動工作的內在要求,也是檢驗我們企業干部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標尺。
堅守底線,要敢于擔當。堅守底線要求我們講紀律、守規矩,為人做事不越紅線、不碰高壓線,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不計較個人得失,勇于擔當奉獻,不是“只掃自家門前雪”,不是僅僅“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堅守底線,既要預估風險,有所作為,嚴防出現不可彌補的失誤;更要樹立責任擔當,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促進目標任務的實現。
堅守底線,要未雨綢繆。對突發狀況要有準備,遇事不慌、臨危不亂,積極主動有效應對風險挑戰。面對急難險重任務,要充分預估困難,設定可承受底線,嚴防出現顛覆性失誤;更要發揚“舍我其誰”的精神,有守有為,有思有行,做到未雨綢繆防范風險,主動出擊化解風險。
堅守底線,要積極進取。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但并非閉關自守,而是要準確判斷各種風險挑戰,充分利用各種市場資源條件,開放包容,借力使力,在參與競爭中增強競爭力。在經濟下行壓力的新常態下,企業面臨轉型發展,靠慣性思維、陳舊體制顯然是不行的,這個階段最考驗我們領導干部的勇氣與智慧。只有積極進取、預判風險、改革創新才能奪得破局先機,達到發展目標、守住增長底線。
2024年是集團公司的“經營管理提升年”,遵循“18765”戰略規劃,落實“五個新突破”和“七個全面深入”重點工作安排,這是我們全體陜煤人的底線。作為黨員干部,在工作生活中我們無論從個人思想上、行動上、家風上和親情管理上,都要堅守底線。我們要時刻武裝自己、激勵團隊,凝心聚力,奮發有為,下好見微知著、防于未萌的先手棋,打好化險為夷、化危為機的主動戰,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為實現我們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努力奮斗。




陜公網安備 610590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