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未至,驕陽似火。周末,有幸跟隨車間黨支部的黨員們到渭華起義紀念館接受生動的紅色革命教育活動,重溫共產黨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的大無畏犧牲精神和斗爭精神,深刻感悟到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懷著無比的敬意,領略無數革命先烈的英雄偉績。
在渭華起義紀念展廳中,有好多首極富有民間色彩的民謠,用詞樸實無華,發自民眾內心的聲音展現了關中渭華地區民眾對現實真實而生動的評價,特別有當時起義的畫面感,仿佛身臨其境,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高塘山川紅了天
暴動鬧得歡,老財沒處鉆;
小壞低頭大壞逃,高塘山川紅了天;
村村成立蘇維埃,渭華塬上世事變;
百姓樂的哈哈笑,家家戶戶像過年。
光愛人民新政權
不愛銀子不愛財,光愛工農蘇維埃。
不愛銀子不愛錢,光愛人民新政權。
長天一聲霹靂響,神州大地百花鳴。5月1日,在中共陜西省委和中共陜東特委的領導下,渭(南)華(縣)地區農民在渭華塬上分片召開群眾大會,宣布舉行起義,建立了區、鄉蘇維埃政權及武裝力量陜東赤衛隊。當時百姓缺少土地,被地主豪紳壓迫剝削,生活十分困難。蘇維埃政權的建立給了千千萬萬窮苦百姓帶來了希望和光明。“不愛銀子不愛財,光愛工農蘇維埃”更是形象描繪了當時百姓對蘇維埃政權的高度支持和擁護的情形,道出了民眾的呼聲。政權建立后,作為黨群力量大、群眾基礎好的渭華地區不負眾望,百姓們一呼而應,蘇維埃政權很快遍布周邊各個區縣各個村莊,革命力量迅速發展。

紅旗一展亮了天
陜北出了劉志丹,來到渭華鬧共產。
說的都是知心話,殺的劣紳和貪官。
緊握手中刀和槍,不靠上帝和神仙。
村村建立蘇維埃,紅旗一展亮了天。
共產黨恩情萬丈深
五月天,刮南風,潼關飛來一旅兵。
騎的馬,背的炮,嚇得豺狼鉆鍋灶。
爸爸媽媽拍手笑,爺爺門上放鞭炮。
迎接人民革命軍,打到土豪把地分。
高塘塬上起了紅
五月五,天大晴,高塘塬上起了紅。
西北工農革命軍,大隊人馬好威風。
專打土豪焚契約,土豪劣紳跑不停。
沒處鉆,沒處溜,交了麥子和絲綢。
農民老少樂的笑,土豪眼淚像尿尿。
農民紅了,財東熊了,高塘塬上起龍了。
5月10日,由中共陜西省委掌握的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八路新編第三旅在唐澍、劉志丹等人的率領下,開往渭華地區,與起義農民相結合,在渭華塬上殺劣紳、斬貪官、斗地主,并沒收其財物分配給貧苦百姓。“嚇得豺狼鉆鍋灶,沒處鉆,沒處溜,交了麥子和絲綢”,土槍長矛絲毫不影響鬧革命的勢頭,鬧的真帶勁,打的真過癮,解氣又解恨!農民們不僅在物質上得到了改善,精神上也得到了平等與尊嚴,這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革命早晚要成功
鬧革命,不怕殺,死了老子還有娃。
一棵樹,千條根,窮苦百姓殺不盡。
春風吹,根又生,革命早晚要成功。
“同志們踏著先烈的鮮血前進啊!!!”一個個十多歲、二十歲左右,正值青春年少的共產黨員堅定地響應黨的號召,積極投入了革命運動,他們慷慨就義、視死如歸,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將他們的青春永遠定格在了高塘塬上,展示了中華兒女巍峨如山的形象。生命如花雖已凋零,卻永遠盛開在后人的心中,鮮艷、清香。“幾經奮起幾顛沛,愧無良平智量深;引頸辭世成快事,瞑目慶祝紅旗飛。”起義軍參謀長王泰吉犧牲時也和民眾一樣堅信“革命早晚要成功!”
面對黨旗我們鄭重的向他敬個禮,這是無數老一輩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染紅的。作為中華兒女,作為陜西兒女,我們向英烈們,向黨旗鄭重莊嚴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鏗鏘有力的的誓言在渭華塬上久久回蕩,擲地有聲。
有幸生于華夏,見證百年風華!有幸生于華夏,見證無數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信念和執著!生逢盛世,我們未經戰亂,不缺衣食,享受和平幸福生活的同時更應牢記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一定沿著先烈們的足跡,聽從黨的指揮,愛崗、敬業、奉獻,在平凡的生產經營崗位中發揮自己的力量,促使生產經營邁上新臺階,為更好的降本增效努力奮斗!




陜公網安備 610590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