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公司水汽車間下轄原料煤炭供應系統、工藝水循環利用系統和熱電站煙氣排放系統,環保問題備受矚目。在過去的觀念中,提起水汽車間,人們主觀印象都是“噪音大、臟亂差”。
回憶起三年前項目剛建成,曾任生產部副部長的水汽車間主任李永華記憶猶新。他親身參與熱電站3#循環流化床的項目籌建工作的同時,也領略到水汽車間裝置區的“老三大”難題:噪音大、耗能大、成本大。

怎么辦?如何辦?
李永華率先從減法做起,認真貫徹彬州公司重點目標的對標管理,通過員工精心操作和SCR技術改造,實現了氮氧化物排放和氨逃逸雙重指標均位于國內領先地位;對污水處理站所富余產物污泥進行專屬場地堆存取放,通過干化處理進行回收利用,在降低運輸成本的前提下,實現固廢物的綜合利用,全面做到資源降本增效;通過自行組織開展自主維修、自主清理工作的同時,不斷加強車間凝聚力,同時又降低了外委費用,有力響應了公司主課題。

后半篇解題,李永華開始做加法:通過對外學習、對內探索的新思路,給耗能裝置把控新頻率。組織進行循環水站2臺風機、污水處理裝置10臺離心鼓風機變頻改造,在做到每天節電3500KW.h的同時,實現了循環水給水溫度精準控制的目的;鍋爐系統風機變頻改造同樣明顯,預計每年節約電費1500萬元以上;條形料場進行“騰籠換鳥”升級工作,根據沫煤含水量及水分損失情況,分堆存放、動態增加鍋爐沫煤配煤比例,使其成為熱電站裝置“點睛”項目。

據了解,“一減一加解題法”已經成為水汽車間持續發展的特色必修課。減法作為基礎項,車間持續開展廢水、廢氣、固廢物的綜合治理利用,通過每周一次內部自查活動的持續開展,要求各裝置區不等不靠、持續形成破竹之勢。加法則因地制宜,更多選用技術改造“開刀”,但并非簡單意義的增添設備,要求在充分考慮安全穩定的前提下,挖掘車間內部自身特色,厚植車間文化,力爭打造水汽品牌建設“顏值”與“氣質”統籌兼顧。
前程壯闊,奮斗以成。在李永華看來打造自身品牌效應的同時,對于自身內部情況要有清醒的認知和理性的判斷。“品牌效應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只要車間內部有新點子、新思路的探討與提出,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在改變自身老舊觀念的同時,更應汲取先進環保理念,將持續奮斗作為永恒目標,方能打造自身獨特品牌,書寫更多‘渭化故事’”。




陜公網安備 610590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