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董獻軍 通訊員 曹海峰 姜小林
一座城市因水而充滿靈性,因靈性而充滿溫情。坐落于渭南高新區的陜煤集團陜西渭河煤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渭化集團),始終秉承“節能就是綠色創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持續發展理念,以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為己任,著力做好“節水”這篇大文章,唱響了“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綠色主旋律,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節水減排的社會責任。
把準企業發展“命脈”
節水減排是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更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渭化集團黨委一班人深曉此理,他們將節水減排列入企業發展重大戰略,以節水技術改造和優化工藝流程管理為抓手,不斷挖掘節水潛力。
作為秦東地區最大化工企業之一的渭化集團,多年來一直是“用水大戶”,生產主要水源為地表水,占總取水量的80%~90%。當地表水不能滿足生產需要時,采取地下水成為唯一的選擇。但是,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近幾年該集團搖身一變成了“節水大咖”。那么,其中緣由何在?
“提升節水的意識,深植減排的理念,是推進節水減排工作的關鍵所在。”渭化集團總工程師馬軍忙一語道破其中“奧秘”。
渭化集團為使節水工作目標落到實處,成立了節水領導小組,并且按照責任權限,把節水目標逐級細化分解,縱到底、橫到邊,明確責任,量化目標,定額控制,形成主管領導負總責、分管部門具體管、責任單位現場抓、一級抓一級的管理體系,做到管控結合,責任到位。
組織認真學習節能減排方面相關政策、規定,深刻領會節水對企業的重要性,真正把節水工作統一到集團工作部署上來,統一到企業發展戰略上來,正確理解和把握以節水減排促進企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意義。
在上下達成共識后,渭化集團堅持“用制度說話”,建立節水管理機制,常態化開展日常檢查和考核,讓“杜絕長流水”“從我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成為員工的自覺行動。
馬軍忙說,集團走節水減排之路,既是一種發展模式,更是企業價值與精神的再造。他告訴記者,經過數年的摸索與實踐,渭化集團生產廢水實現了循環利用,一次水消耗呈現逐年大幅下降趨勢,如今,節水減排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扭住節水減排“龍頭”
“取樣裝置要在取樣分析前30分鐘打開取樣閥排放置換,取樣后隨即關閉,嚴禁取樣水長流。”前不久,渭化集團基層車間主任姜軍虎在車間周例會上反復強調,叮囑大家一定牢記設備技改后的操作流程,堅決杜絕生產用水的浪費。
作為一家企業來說,只有優化生產裝置工藝,不斷提高循環水重復利用率,才算扭住了節水減排的“龍頭”。渭化集團通過優化生產裝置工藝,進行技術升級改造,促使企業向著創建省級“節水型企業”目標不斷前進。
渭化集團先后在中水回用、污水處理裝置、惡臭氣體回收處置等項目進行提標升級。投資約800萬元,實施了460B達標廢水深度回用預處理項目計劃,將經過生化處理后的達標排放廢水全部進行回收,再通過新建的混凝、沉淀、過濾工藝,送往現有“雙膜”系統進行深度處理,產品水用于補充廠區工業、消防及綠化用水。僅此一項,每年預計可回收達標廢水約144萬噸,并進一步降低了原水取用量每年約108萬m3。同時,通過優化生產裝置工藝,徹底消除了水汽系統“跑、冒、滴、漏”現象。嚴格控制循環水系統給水溫度,不斷提高循環水濃縮倍數,循環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8.89%以上。積極實施技術改造,以節約原水、蒸汽、冷凝液回收利用、減少清凈下水排放量等方面為主抓手,持續有效開展節水工作。
集團有“動作”,車間有“動靜”。為了實現渭化集團每小時外排廢水在450m3以下的奮斗目標,各基層生產單位創新思維,亮點紛呈:雙甲車間新建中水回收裝置日均回收水量300m3,每年可節約費用42萬元;動力車間將中和池水回收到鍋爐脫硫工藝水箱進行二次利用,減排的同時還為集團節約了大量的新鮮水;計控電儀部在渭南本部和彬州開發集中式或分布式光伏發電,既實現了集團“雙碳”目標,也為集團節水減排開辟了新陣地……
全員爭當節水“大使”
3月2日上午,在渭化集團彬州生活區門口,一群穿著印有“依法管水、科學用水、自覺節水”藍馬甲的渭化志愿者走出廠區,為路過群眾發放節水宣傳頁并詳細講解節水相關知識,同時還就節水話題征集好的建議并積極推廣。
渭化的三月,人人都是節水宣傳員,節水已經成為渭化新風尚。
讓人人都成為節水行動的踐行者。渭化集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大力開展節水開源宣傳活動。以“節水宣傳月”為契機,各基層車間積極響應集團號召,組織職工舉行節水倡議簽名活動,在裝置現場顯眼處拉起節約用水的標語橫幅,制作節水板報、節水征文系列活動同步展開,節水意識在渭化人中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跑、冒、滴、漏”現象逐步消除。
意識決定行動。通過一個個活動的舉辦,眾多渭化人在心里扎下了節水減排的種子,他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水資源。如今,每一滴進入渭化集團的水,都會得到有效監控和循環利用,流淌在渭化血脈的每個角落。
“節水減排之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渭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張增戰說,能源企業,一頭牽著經濟社會發展,一頭連著綠水青山,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下一步,他們將牢固樹立綠色生產發展思維,始終秉承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并舉的發展理念,堅持走出一條綠色、清潔、高效發展新路徑。
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渭化集團這座美麗、和諧、綠色的“化工之城”越發美麗,越發動人。




陜公網安備 61059002000005號